人脸识别竟然成了售楼处标配 近日,一条“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”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。视频中,该男子戴着头盔进售楼处看房,以防范人脸识别系统的抓拍。 视频的流传令人好奇,人脸识别技术竟已无孔不入?记者走访发现,人脸识别系统在北京各售楼处同样已成标配,甚至绝大多数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,以无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。 探因:区分客户少给优惠 “如今九成以上的售楼处都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,目的是用于区别客户。”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,现在进入售楼处的客户,有的是看到企业宣传自行前往,即自然到访客户;有的是由0561吉安等中介带上门的,即渠道客户。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帮助企业锁定身份,避免本场销售人员和中介人员互相扯皮。 “我就是签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人脸识别了。”不久前刚在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透露,直到交定金前,销售人员才表明,虽然他是在经纪人陪同下签的约,但由于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到他曾主动到访过一次,因此不能享受2%的优惠,“两个价格相差近20万元。” “对于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,绝大多数情况下看房人并不知情。”上述人士透露。一家智能硬件商在其网站中直白地指出,在售楼处这样的环境下顾客肯定不会非常配合进行人脸采集,其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,具备提高无感人脸识别率的方法,特别适合于售楼处。 私自采集涉嫌侵权 “数字密码可以更换,指纹密码至少有10个,可人脸只有一张,不可更换。”有网友忧心忡忡地留言。 售楼处标配人脸识别系统背后,人们更关注的还是被动接受人脸信息录入引发的隐私泄露风险。毕竟,技术应用与技术滥用之间,可能仅一墙之隔。 就在11月20日,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刚公布一则判决,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因单方面修改合同,要求市民郭兵改指纹为面部识别,存在违约,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。这也被称为“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”。不过,这一案例并未裁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“越界”。 经过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,国内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手段已大幅提升,即便是在火车站、地铁等大客流情况下,也能精准识别人脸,“不摘口罩识别”成为不少设备供应商标榜的亮点。但这也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在售楼处等商业场所,被无感“盗取”人脸信息的概率越来越高。
|